首页 > 专家说税

人文税收:21世纪税收发展的新思维

  作者:杨 红   
 

  摘要:当前税收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但从本质层面上讲是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摩擦所致。作者从当前人文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提出了服务人文经济发展的税收发展观;从实现依法治税与以德治税的共融与互促出发,提出构筑体现人文关怀的税收征纳关系;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出发,提出要完善人文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队伍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明确了税收未来发展的整体目标,提炼出了形成税务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的税务文化内涵,并为税务人员培养理性思维的习惯,塑造美好的心灵,促进全面发展的多元文化平台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人文税收; 人文经济; 依法治税; 以德治税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0402-0041-03
作者简介:杨红,福建省地税局计划财务处处长,厦门大学财金系博士研究生。
    税制改革以来全国税收事业蓬勃发展:税收收入以年平均19.02%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从1994年的10.8%上升到2001年的15.8%,全国财政收入的九成以上均来自税收,税收工作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此同时,伴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的纵深发展,税收业务建设与内部管理日益强化,税务队伍逐步成长壮大,税务基层建设方兴未艾,税收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得到进一步优化,税收事业基础扎实、前景美好。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税务工作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传统产业的税源增长超越产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可能,成为严重制约税收发展后劲的瓶颈;新兴产业的税源新增长点的形成与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新增长点的发展;完善的税收体制与税收体系的独立性问题以及如何实现与整体财政改革的互融性问题长期困扰;征税与纳税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待进一步发展,税收执法环境需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很多却不尽落实,长效的税收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作为事业发展主体的人的创造力仍显不足……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职能与权限的矛盾,需要与可能的矛盾,中央与地方利益的矛盾,任务与环境的矛盾,但从本质上说,我感到是人文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的摩擦,人文资源开发利用仍显不足从而还未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税收长足发展。为此我想尝试提出“人文税收”观点,以期探讨推进实现税收事业新跨越的新思路。
    一、人文税收应服务于人文经济、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般对“人文”的传统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里所指的“人文”是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双重背景下的“人文资源”、“人文现象”和“人文精神”、“人文情感”。“人文税收”是指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更自觉地关注人类的精神与文化需求,研究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人文因素对税收活动的作用与影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互相促进为最终目标的税收新发展。
   一是树立服务人文经济发展的税收发展观。21世纪的经济的新形态是知识经济,这种新形态必然会反映在各个经济领域和各种经济活动之中,集中体现在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人类经济从第一产业起步,经过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繁荣,到如今第四产业即知识与智慧产业已经兴起,并日益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与智慧占主导地位的人文经济,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支柱,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必然。人文经济催生人文税收。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要求我们坚持人文税收发展观,以全新的税收视角和理论武器服务于人文经济的发展,并以人文经济的发展促进税收发展。
    二是构筑体现人文关怀的税收征纳关系,实现依法治税与以德治税的共融与相互促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的力量已逐步从经济力、资本力扩展到信息力、知识力和文化力。那么,作为企业的税收服务主体,税务部门也应从加强税源监控、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征管手段,提升到人文税收的管理模式,以达到征纳双方文化共融。也就是说,随着企业活动主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变化,客观上要求税务部门不断创新,这里的创新不在于硬件设施的频繁变更,而在于学习、引进先进文化,重塑体现人文关怀的与企业文化相统一的税收行业文化,开发利用人文这种“软资源”,经营与积累这种“无形资产”,掌握人文经济发展时代的税收发展主动权。我们税务部门应该把我们尊敬的纳税人的需求、困惑当成我们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这里不单指提升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水平范畴,更多的是强调服务理念。可以适当借鉴西方的“交换说”,让纳税人明白自己的纳税与所享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在纳税人的心灵深处建立起自觉纳税的责任与权利意识。另外,从国家、税务部门与广大纳税人在推进各项改革进程中扮演的角色看,促进征纳间的文化共融也有助于不断提升和改造改革者、改革的实施者以及所有参与改革的公众的精神气质,以实现改革的最终目标。因为只有改革者有了对公共利益的高度忠诚,以及为公共利益而有深邃的智慧、实践的储备和坚定的人格等新的精神气质时,才会出现符合发展方向的新的制度变化只有改革实施者有了容忍并自觉使自己置身于法制与制度之中的精神气质时,才会使制度一以贯之;只有广大参与改革的公众将法律、制度、规则看作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信念时,发展的目标才能最终落实。现代的中国是开放的,我们可以借鉴世界的通行做法,建立起规范、系统的制度约束,但同时现代的中国又是有着五千年儒家文化传承,依法治税应与以德治税共融并互相促进。
    三是完善人文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队伍管理模式。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阐述的是,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我的观点是“人才+好的文化=现实生产力”。也就是说,在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人的智力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的人文资源才会成为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二者结合程度的高低或者说是人文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根本所在。人文资源管理与人事资源管理有实质不同的涵义。人事资源管理属于反应式的管理模式,旨在解决当前问题或执行事务,是作业取向。而人文资源管理则侧重于变革管理和人性管理,是属于前瞻性的预警式的管理模式。有效的人文资源管理应该具备战略性,使人文资源管理活动与组织的整体方向一致;同时也应具备整体性,使人文资源管理活动变成整个组织不可缺少的部分;亦要有特异性,能反映出组织独有的发展条件和方向;最后还应具备时空性,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现代的人文资源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参与整个组织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制订人文资源管理战略以配合整个组织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税收人文发展战略目标的构建设想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税收未来发展的整体目标,增强系统的凝聚力。税收的整体目标应由经济目标、社会目标、人的发展目标组成。经济目标就是指税收收入的增长、税收对财政与经济的贡献;社会目标包括税收环境的优化,税收在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促进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目标包括干部的健康、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建设,干部的个人成就与人格系统的改善,等等。勾画出组织的未来目标,人文资源管理活动就要围绕这个组织的目标,确保目标朝着最优化方向发展。
    其次是提炼税务文化,形成税务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组织凝聚力的形成机制是建立和培养共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包括组织的目标、精神、风气、哲学、制度和形象等方面。“税务文化”这个概念,我的理解是一种期望从文化角度出发,建立激发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引导人、调动人、促进人为税收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业绩。我们要总结税务文化建设经验,在实践中提炼税务文化特色,并注入一些新的文化因素,以此完善税务文化的结构、突出税务文化的特性。例如可以以人的素质开发为主线,以和谐、协作、互相促进的人际关系为税务机关的整体氛围,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灵活适用的沟通网络为基础,以高瞻远瞩的税收发展战略为核心,共同构筑起税务文化这一属于征税人共同的建筑。
    第三要构筑容纳多元文化的平台,培养税务人员理性思维的习惯,塑造税务人员美好的心灵,促进税务人员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习惯于就税收论税收,强调税收发展的现实性而忽略全局改革的客观性、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这些传统的思维定式就缘于我们认识的局限:即我们认识了税收实务,却对财政政策、经济改革不尽了解,我们认识了经济改革现实态势却对政治、文化的背景知之不多,我们认识了税收、经济现象却对深层的管理机理、文化制约不曾触及,我们认识到制度对人的强制性与约束力,却对道德文化对人的精神的渗透力、制约力及其根本性与彻底性理解不透。然而,现时代的发展恰恰需要我们税务人员多视角的理性思考。而这些思考就来自于我们对各种文化信息的占有及处理、分析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思考来自于对符合人性的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这些思考还来自于我们自觉地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以净化、美化人的心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理性的思考才会对权力的使命和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并对他人的自由和独立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只有高尚的心灵才会产生高尚的权力,并以克制、高尚的方式运用权力。因此,每个税务人员要敏锐我们的触觉,自觉地<


阅读次数:2996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